床前明月光中的"床"指的是什么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4 07:04:07

李白指的是井床,后人改成了睡床。
意思其实很明确,争议都是多余的。

一、室外的井床(井栏)。古时人们喜欢围井而居,井边成了居民们活动交流的公共场地。成人在此或取水或洗涤,夏夜来这里聚会纳凉,同时谈天说地。孩童也爱在对着家门的井栏外的空地上玩耍(李白另一首诗里的“妾发初覆额,折花门前剧。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”描写的正是这种情景)。在古人心目中井就代表家乡,所以有“背井离乡”等词语。此诗以井栏引出思乡主题也是顺理成章。唐诗里更多的“床”字指的是卧塌,为什么李白在他的诗中提到井栏时用“床”而不用“井”、“栏”或“韩”呢?因为指地下深穴的“井”在方位上不合适,“栏”字很难使人想到是井栏,“韩”字又太晦涩,而诗的内容及当时的字意会使人自然明白“床”字所指。床做井栏解只适合于李白的原诗:“床前看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山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诗人把室外地面上的月光与寒霜相联系,形成了朦胧而且还有些悲凉的意境,为下面思乡之句做了铺垫。接下来,诗人抬头看见皎洁的月亮,不由得想起家乡夜晚的明月,不也象月光之于秋霜一样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吗?
二、室内的睡床(卧塌)。这种理解只适合于修改后的诗句,即今天人们所读到的诗句。它经过明清两代各改一字而成。我想或后人缘于误会,或字义演变使后人认为不妨将错就错,把这里的床也理解成卧塌,把全诗理解成诗人因思乡而难眠。而“举头”和“低头”的动作意味着诗人是坐在床上的,可能是临睡前的迟疑,也可能是辗转后的起身。如果认为诗人躺在床上恐怕就不合适了。把“看”字改成“明”字正是为了适合这种理解上的变化(是月光照在床前而不是人站在床前),而且改后也不宜再把床理解成井栏了,因为在室外“明月光”的地方不只是井栏前。殊不知这一改破坏了原诗深沉朦胧的意境,在此情况下把室内环境中而且是局部的月光形容成“地上霜”就更加牵强,已经没有多少诗意(第二句似乎主要为诗形完整而存在)。把第三句的“山”字改为“明”字,大概同样是基于对床字的这种理解:或许认为在卧塌上不容易见全山与月(即使是唐朝时的窗,人也可以从中看到外面的景物,如杜甫有诗云“窗含西岭千秋雪”),当然还有后人不象古人那样爱把月写做江月山月之类。而此时这首短短的诗中“明月”竟重复出现,从形式上看这处改动也是败笔。
三、坐具(如胡床)。无论原诗现诗,也不管室外室内,把